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2篇 经水(2/3)

包。凡此五脏六腑十二经水者,外有源泉而内有所禀,此皆内外相贯,如环无端,人经亦然。故天为阳,地为阴,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故海以北者为阴[1],湖以北者为阴中之阴?[2],漳以南者为阳[3]引,河以北至漳者为阳中之阴[4],漯以南至江者为阳中之太阳[5],此一隅之阴阳也,所以人与天地相参也。

【提要】本段介绍人体十二经脉与自然界十二条河流的对应关系。

【注释】[1]海以北者为阴古人将河流所在的区域,由位置的不同而分出阴阳的差别,然后再将人体的经脉与之相对应,而推出人体经脉所在部位的阴阳属性。≈qu;海以北者为阴≈qu;等句就由此而来。海水相应于胃经,根据古代伏羲八卦的方位(左东右西,上南下北),我们可以知道,海以北者,就是指仰卧时,位于腿部胃经循行路径下方的经脉--胆经和膀胱经。又根据腰以下为阴的原则,我们就可以知道,海以北者为阴,就是指胃经及位于其下方的胆经和膀胱经,都是自头部下行至足部,而分布于属阴的下肢的。

[2]湖以北者为阴中之阴湖水相应于脾经。湖以北者,就是指仰卧时,位于腿部脾经循行路径下方的经脉--肝经和肾经。下肢的内侧为阴中之阴;湖以北者为阴中之阴,就是指脾经及位于其下方的肝肾二经,都分布在属于阴中之阴的下肢的内侧。

[3]漳以南者为阳漳水相应于心包络经。漳以南者,就是指仰卧时,位于上肢部心包络经循行路径上方的经脉--肺经。腰以上者为阳,这里就是指上肢;漳以南者为阳,就是指心包络经及位于其上方的肺经,都分布在腰以上位于属阳的上肢部位。

[4]河以北至漳者为阳中之阴河水相应于肺经。河以北至漳者,就是指仰卧时,上肢部之肺经以下,到位于其循行路径下方、与漳水相应的心包络经以上的部位。上肢的内侧为阳中之阴;河以北至漳者为阳中之阴,就是指肺经及位于其下方的、与漳水相应的心包络经,都分布在属于阳中之阴的上肢的内侧。

[5]漯以南至江者为阳中之太阳漯水相应于三焦经。漯以南至江者,就是指仰卧时,上肢部之三焦经以上,到位于其循行路径上方、与江水相应的大肠经以下的部位。上肢的外侧为阳中之太阳;漯以南至江者为阳中之太阳,就是指在三焦经及位于其上方的、与江水相应的大肠经,都分布在属于阳中之太阳的上肢的外侧。

【白话解】黄帝说方才你讲的这些道理,听起来让人觉得很爽快,但心里仍是不能清楚地了解,我希望能听你更详尽的说一说。

岐伯回答说这是人体应合于天地万物,而与阴阳相应的一个问题,是不能不深入研究的。足太阳膀胱经,在外可应合于清水,在内则连属于膀胱腑,而与全身运行水液的道路相通。足少阳胆经,在外可应合于渭水,在内则连属于胆腑。足阳明胃经,在外可应合于海水,在内则连属于胃腑。足太阴脾经,在外可应合于湖水,在内则连属于脾脏。足少阴肾经,在外可应合于汝水,在内则连属于肾脏。足厥阴肝经,在外可应合于渑水,在内则连属于肝脏。手太肠经,在外可应合于淮水,在内则连属于小肠腑;小肠泌别清浊,而将饮食物所化之糟粕中的水液归于膀胱。手少阳三焦经,在外可应合于漯水,在内则连属于三焦腑。手阳明大肠经,在外可应合于江。水,在内则连属于大肠腑。手太阴肺经,在外可应合于河水,在内则连属于肺脏。手少阴心经,在外可应合于济水,在内则连属于心脏。手厥阴心包络经,在外可应合于漳水,在内则连属于心包络。

上述之与五脏六腑相通的十二经脉,其气血的流行,就像自然界十二条河流之水的流动一样,既有显现于外的源泉,又有隐伏在内的归巢;自然界的河流是内外相互贯通而像环一样没有尽头的,人体经脉之气血也和它一样,是内外贯通、循环不息的。

在上的天,属阳;在下的地,属阴。相应的,人体腰部以上的部位,就应于天而属阳;人体腰部以下的部位,就应于地而属阴。根据古法天南地北的阴阳位置,在海水以北的就称为阴,在湖水以北的就称为阴中之阴,在漳水以南的就称为阳,在河水以北到漳水所在之处的就称为阳中之阴,在漯水以南至江水所在之处的就称为阳中之太阳。而人体之十二经脉的分布循行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也与之相对应。以上所述,只反映了自然界部分河流之流行分布与人体部分经脉循行分布的阴阳对应关系,但它足以说明人体和自然界是相互对应的。

【按语】本段所述之十二条河流,是当时版图上所有大的河流,其名称、流域、面积以及相互之间的距离等,都与现代版图中大型河流的位置不尽相同,这主要都是由历代以来河道屡经改变所致。但好在本段的主要精神,是借分布在不同区趣的十二条河流的运行状况和相互关系,来比喻人体十二经脉自气血运行状况和相互关系--即经脉也像河流一样,有着芳源、流域、纵横交叉、出入离合等特点,并形成一个循环不后的整体。因此,我们对本段所提及之十二条河流的位置、发溺以及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