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2篇 调经论(2/4)

岐伯曰: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血气未并,五脏安定,孙络外溢,则络有留血。

帝曰:补泻奈何?

岐伯曰: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不足,则视其虚经,内针其脉,久留而视,脉大,疾出其针,无令血泄。

帝曰:刺留血奈何?

岐伯曰: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

【译文】

黄帝说:好。血有余和不足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岐伯说:自有余的则发怒,血不足的则恐惧。若邪气尚未与气血相并,五脏安定之时,有邪气侵袭,则邪气仅客于孙络,孙络盛满外溢,则流于经脉,经脉就会有血液留滞。

黄帝说:怎样进行补泻呢?

岐伯说:血有余的应泄其充盛的经脉,以出其血。血不足的应察其经脉之虚者补之,刺中其经脉后,久留其针而观察之,待气至而脉转大时,即迅速出针,但不要使其出血。

黄帝说:刺流血时应当怎样呢?

岐伯说:诊察血络有流血的,刺出其血,使恶血不得入于经脉而形成其他疾病。

【原文】

帝曰:善。形有余不足奈何?

岐伯曰: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不足则四支不用。血气未并,五脏安定,肌肉蠕动,命曰微风。

帝曰:补泻奈何?

岐伯曰:形有余则泻其阳经;不足则补其阳络。

帝曰:刺微奈何?

岐伯曰:取分肉间,无中其经,无伤其络,卫气得复,邪气乃索。

【译文】

黄帝说:好。形有余和形不足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岐伯说:形有余的则腹胀满,大小便不利,形不足的则四肢不能运动。若邪气尚未与气血相并,五脏安定之时,有邪气侵袭,则邪气仅客于肌肉,使肌肉有蠕动的感觉,这叫做“微风”。

黄帝说:怎样进行补泻呢?

岐伯说:形有余应当泻足阳明的经脉,使邪气从内外泻,形不足的应当补足阳明的络脉,使气血得以内聚。

黄帝说:怎样刺微风呢?

岐伯说:应当刺其分肉之间,不要刺中经脉,也不要伤其络脉,使卫气得以恢复,则邪气就可以消散。

【原文】

帝曰:善。志有余不足奈何?

岐伯曰:志有余则腹胀飧泄,不足则厥。血气未并,五脏安定,骨节有动。

帝曰:补泻奈何?

岐伯曰:志有余则泻然筋血者;不足则补其复溜。

帝曰:刺未并奈何?

岐伯曰:即取之,无中其经,邪所乃能立虚。

【译文】

黄帝说:好。志有余和志不足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岐伯说:志有余的则腹胀飧泄,志不足的则手足厥冷。若邪气尚未与气血相并,五脏安定之时,有邪气侵袭,则邪气仅客于骨,使骨节间如有物震动的感觉。

黄帝说:怎样进行补泻呢?

岐伯说:志有余的应泻然谷以出其血,志不足的则应补复溜穴。

黄帝说:当邪气尚未与气血相并,邪气仅客于骨时,应当怎样刺呢?

岐伯说:应当在骨节有鼓动处立即刺治,但不要中其经脉,邪气便会自然去了。

【原文】

帝曰:善。余已闻虚实之形,不知其何以生。

岐伯曰: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离居,一实一虚。血并于阴,气并于阳,故为惊狂;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为炅中;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

帝曰:血并于阴,气并于阳,如是血气离居,何者为实,何者为虚?

岐伯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

帝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今夫子乃言血并为虚,气并为虚,是无实乎?

岐伯曰: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故气并则无血,血并则无气,今血与气相失,故为虚焉。故气并则无血,血并则无气,今血与气相失,故为虚焉。络之与孙脉,俱输于经,血与气并,则为实焉。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

帝曰:实者何道从来,虚者何道从去?虚实之要,愿闻其故。

岐伯曰:夫阴与阳,皆有俞会。阳注于阴,阴满之外,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译文】

黄帝说:好。关于虚实的症状我已经知道了,但还不了解它是怎样发生的。

岐伯说:虚实的发生,是由于邪气与气血相并,阴阳间失去协调而有所偏倾,致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各离其所,便形成一虚一实的现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域外生命寄生日志 五代河山风月 癫狂乱 虚空战史 山村神医:我一心只求大道 神明被渣男死对头的全家宠成顶流 御女仙尊 生命中的璀璨之星 三国之出将入相 陆三爷的甜妻顾绾绾陆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