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章 汴梁城外十九寨(1/4)

有了杨博杨夫子的吩咐。

无论是寨主金三娘,还是后台六爷金六郎,都是战战兢兢、俯首帖耳。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也是有宋一朝,文人士大夫的底气所在。

寨中众人聚拢了受惊的战马。

将死去的金贼搭在马上,众人便从寨墙边的一个小门进了寨子。

进寨之后,又用各种杂物,死死的堵上小门。

确认寨子安全无虞之后。

杨博跟依旧发抖的女书史,这才被三娘引着一路向前。

金三娘的寨子,依附于城外一座道观建成。

屡次攻防之后,道观只剩下七零八落的残迹。

法身斑驳的道君,国破家亡的时候,也只能露天席地。

若不是这道君像,杨博也很难分辨出这是道观所在。

看寨子里的情形,也是经历过战火的。

寨中义军,住的大多是地窝棚。

看地窝棚的数量与寨中露天地里的人员组成。

金六郎、金三娘父女,显然属于捡漏的后来者。

彼此间确立过地位之后,没有杨夫子发话,两父女也乖巧的很。

带着一主一仆一头驴,七扭八转,就进了一个被层层拒马保护的小院。

“杨夫子,小寨简陋,贵主仆就在大帐将就一下?”

涉及到高官之后,寨主金三娘就没了说话的资格。

金六郎努力的含胸收腹,做出一副佝偻的姿态。

谄媚的样子,真好似一条守门忠犬。

路上,杨博也观察过金六郎的步伐。

脚掌着地,步伐稳健,哪有什么佝偻的样子?

“金六郎,休要惺惺作态哄我。

杨夫子今日差点让关三郎送去鬼门关。

有什么要求直说,杨夫子思量一下。

若是可行,咱们就携手共渡时艰。

若是不可行,咱们还是一拍两散为妙。”

杨博虽说只是个助教,但平时也是自比历史系导师的。

他比那些个导师差的唯有时间煎熬的资历而已。

面前的金六郎虽然油滑市侩,但比起后世花样百出的学生们,还差了那么一点儿。

大专院校的生态圈,可不比官场简单多少。

杨博耳濡目染且参与其中,多少也算有点段位。

自然不会被两父女的低姿态,唬的不知道东西南北。

“小夫子,六郎父女别无所求,只求追随小夫子南渡。

三娘主掌一寨,也算小有资财,这些财货南渡以后自然都是小夫子的。”

对于称呼,金六郎也是谨慎的很。

夫子二字不可轻呼,那是圣人孔夫子。

胡乱以夫子相称,只会被读书人厌恶。

加上名姓,下到塾师、村老,上到大儒、圣人,都可以这么称呼。

小夫子算是敬称,比起直呼杨夫子又恭敬了许多。

金六郎之前的营生,主要在勾栏瓦舍,主持民间的相扑赛会。

接触的达官贵人不算多,可也不算少。

总有那么一批的官员,喜欢这样的称呼。

显然八闽大儒杨时的后人,也不能免俗。

南渡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艰难。

汴京周围十几万军民,哪一个不想远离杀场?

哪一个又想在金贼的屠刀之下,活的战战兢兢?

南渡,首要的一点就是船。

船不是没有,可南渡的生路又在哪里?

这才是困住汴京十几万军民的枷锁。

“你金六郎,不是想让杨夫子带你阖寨南渡吧?”

在如今的汴梁城内外,金六郎是有先天优势的。

不要说是杨博杨夫子了。

就算是李纲李相公、宗泽宗太尉,无兵无势的来了,也得对金六郎低头。

金六郎已经明说了,他是有财有势的。

南渡,自然不会是父女二人带着财货,去做杨家的奴仆。

他们要找的是南渡之后的靠山,是要带着自己的势力一起南渡的。

“小夫子烛照万里!”

听了金六郎肯定的答复,杨博也只能在心里叹息一声。

不去管完颜宗弼的东路,也不去管完颜娄室的西路。

就是面前的签军,也不是汴梁义军能对付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我当神婆的那些日子 农女不种田 暮至晨曦,执爱一生 骑砍三国之御寇 穿成八零年代科研家属 成为修行界大佬 轮回乐园 我的委托人都不是人 盾战至高 逍遥僵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