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 黄天荡(四)(2/4)


“臣以为不可!

韩世忠虽报敌骑穷躄,可以翦除,但事有万一。

万一所报不实,敌在建康之兵,回戈冲突,何以待之?

杨少安麾下不过流民十八万,敌兵十万,怎生可敌?

臣以为不若静及建康事毕,事成然后回跸。”

作为杨博一脉的御史中丞赵鼎。

这次没有向着杨夫子说话。

而是谨慎的提出了坐山观虎斗的建议。

见宰相与御史台起了冲突,堂下的执政们,许多都三缄其口。

“官家,臣以为宜遣兵与韩世忠、杨少安夹击兀术。

下诏亲征一事,凶险异常,可暂缓。”

宰相与御史台对上,算是平手之局。

参知政事王綯,折中了一下,先出兵再看局势。

作为朝廷中枢,高姿态还是要做出一些的。

如果结果是好的,就御驾亲征。

如果韩世忠跟杨博在黄天荡一触即溃。

亲征就不要想了,需要想的是该怎么跑路。

“官家,杨少安的檄文与劄子,。

堂下的诸位执政都看过。

恐怕一个江东捉杀使,是不够的。”

吕颐浩擅于笼络人心,也擅于用人之能。

当初李纲就是他推荐为相的。

如今杨博在黄天荡给文臣士大夫长脸,他这边也不吝提携。

涉及到给骂人的杨少安升官。

堂下的许多执政,脸色就不怎么好了。

‘诸君莫作等闲看’一句,至今还在心头萦绕。

再升,这黄口小儿,真的要俯瞰执政了。

“吕相公此言妥当。

想杨少安一介书生,携十八万流民,自汴梁南渡,步履艰难。

如今又要血洒大江,朝廷当不吝赏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前次挨过骂之后,赵鼎也回去查过。

杨少安这厮,还真是自己人。

龙池杨时夫子的侄孙,关系亲近的很。

想到自家的小娘,倒是般配的一对儿。

有了私心杂念的赵中丞,在杨少安的问题上,偏颇也就明显了。

见涉及到了骂人的那厮,宰相跟御史中丞又结阵连营。

堂下的执政们不干了。

事不成,杨少安折戟黄天荡,那便罢了。

如若事成,想杨少安一介黄口小儿,遽登二三品大员之位。

加上知兵善战,到那时,他们这些执政能有好儿?

作诗骂人,诗才平庸也就罢了。

但劄子上的那首诗,明显的气魄不凡。

若那杨少安进了朝堂。

多作几首,他们这些执政,不就成了名传千古的庸碌之辈吗?

宰相、执政、御史台,因为杨少安的官职,当面开撕。

赵苟爷笑看了一会儿,就给了江南东路制置使的军职。

经过刘苗兵变之事,经过海上飘荡之旅,赵苟爷的水平也在蹭蹭的上涨。

文职兼武职,军职再高,也就是虚职。

杨少安太过年少,权知府已经属于超擢了。

再升,是知府?还是宣抚使?

杨少安的劄子,赵苟爷看过,骄横的很,跟前相公李纲有的一比。

韩世忠之前还送来一份劄子,是关于张浚的。

杨少安的手中笔,将张浚骂的狗血淋头。

韩世忠算是忠良,知道将这样的劄子秘送。

见宰相吕颐浩有些不忿,还想要开口。

赵苟爷与内侍低语几句,那份劄子,就到了堂下各位宰执的手里。

“岂有此理!

黄口小儿安敢如此诽谤执政?”

看完杨博的劄子,宰相吕颐浩怒了。

张浚如今是枢密院正管,正经的枢相之尊,国朝执政。

不知兵、酸儒、多读书之类,也还罢了。

杨少安附诗是什么意思?

教张浚读书,还是教儿子读书?

杨博的劄子,在执政手中传阅。

不忿之声,也渐次响起。

在政争之中,御史中丞可以制衡宰相。

但在排位上,赵鼎还是不如其他执政的。

最后,杨博的劄子才到了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