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四章 莫言迁客似沙沉(上)(2/4)

关三郎负责。

关三郎跟金家还有点亲戚关系,算是最可靠的一批人。

船的载重还有,今天关三郎也看了家里的情况。

家里的大人都挑着扁担,两个半大的小子,一人脖子上挂了一条裤子。

裤腿里满满的都是粮食。

看着自家儿郎被压弯的腰,关三郎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家里的粮食至少五百多斤。

往常年份合上瓜菜,足够三四个月的口粮了。

这么多的粮食,一路背着、挑着南逃,他害怕被金贼追上。

“以后莫要再叫天王,杨夫子不喜欢!

六郎,今夜晚点睡。

将硫磺、硝石,分开上船。

各家各户,留下合用的兵器,其余的也上船。

继续拣选精壮,嘴上滑溜的也选一批出来。

最好有几个说书的艺人。

传令、安抚人心,就靠他们了。”

呵斥了关三郎不合时宜的称呼,杨博做了晚上的安排。

整个下午的行军,让精悍的金六郎跟儿子金二,都带着一脸倦意。

他们跟队伍里的其他人不同。

需要来回的查看状况,整理队伍,自然要辛苦的多。

“小夫子,如今不仅有汴梁那边的入伙,附近的流民也想着入伙。

一路从汴梁过来,六郎大概的估了一下,流民不下千人。”

汴梁来的,金六郎这边还是乐意接受的,毕竟都带着粮草、财货。

可周边的流民,就不是那么好接受了。

除了一张嘴,别的啥都没有,吃的就是自己人的口粮。

金六郎的话,让杨博也皱起了眉头。

现在的流民无所谓,关键是黄泛区的流民。

初春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

淮泗周围的黄泛区,灾民几十万,一旦聚过来,粮食就成了大问题。

总不能再带人回来取粮,那是金贼的大寨,不是自己家的粮仓。

“不管是流民还是饥民,照单全收。

但粮食要给他们限量。

不带粮食的,让他们挖草根喝稀粥。

匀出不能吃的东西,让他们担着。

知会下去,咱们的人,要留好贴身的保命粮。”

听了杨夫子的章程,金六郎的眉头皱了起来。

金家寨三千人,汴梁城两万多人,沿途的流民、饥民,肯定是不计其数的。

这位杨家小夫子,其志不小啊……

“小夫子,莫不是要起事?”

战战兢兢的问了一句。

金六郎也在想着宗太尉在时,来东京汴梁的那些义军首领。

个个聚众几万、十几万。

又想到了梁山、方腊。

“想屁吃呢!

咋?

杨夫子起事,封你一个一字并肩王吗?

还是你老小子想当金太师?

金家寨都是些什么人,你老小子没数儿吗?

南渡之后,一寨人马喝风吃屁吗?

如今江淮一带,遍地荒田。

你的人有几个会种田?

拢了这些农人,咱们过江之后,就能铺开场面。

再建一个金家寨,或是金家城,靠你我是不成的。

有人斯有财!”

给了瞎琢磨的金六郎一个大白眼,斥责着说出了后续的计划。

杨博也想了独自成王的步骤。

前期相当霸气,后期相当惨烈。

弄死赵苟爷,笼络岳少保,人不用拢太多。

一个岳少保,有个十几年,就能打下半壁江山。

稍微再弄几个差不多的,一路打到俄罗斯,基本问题不大。

自己费劲巴力的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

接下来问题就来了,为保社稷,要杀功臣、杀儿孙。

然后儿子杀老子,孙子杀儿子。

整个家族的延续,充满了父子相残、夫妻相杀。

说不得半途还有人来串种儿。

最终,两三百年,让人再杀个遍。

这哪是人间帝王事,活脱脱人间惨剧的开端。

摇摇头甩掉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想做人间帝王,先有非人的思想,这事儿杨博做不来。

“小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