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戳穿(4/7)
深城,投身创业大潮之中。
但是。
当他抵达深城之后,才意识到自己有点草率了,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城市,自己别说创业了,连认路都够呛。
汪文银先后干过一些自己认为能赚钱的行当,比如当二道贩子倒卖港岛小商品、租车送货,但无一例外的都全部失败。
带出来的四百块钱很快就只剩十元不到,连招待所都住不起的他只能跑去桥洞打地铺。
尽管创业失败对汪文银的打击不轻,但他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随后,他选择做搬运工为生。
在当搬运工时他会特意去观察领导和客户的谈话,来学习与人沟通的技巧。在搬运货物的时候,他还会专门去记下仓库里各种商品的信息。
就这样,汪文银不给自己留任何娱乐放松的机会,拼命去学习,去做事,他很快就从小搬运工升成了库管,又从库管升到了经理。
仅仅一年以后,对自己狠到极点的汪文银,就当上了公司的物料总经理,上任一年就拿下了四千万元的业绩,自己也成了百万年薪的金牌员工。
但就算年薪百万也只是给人打工,汪文银在工作的时候嗅到了生产电子元件的巨大商机。
于是,在总经理的位子上待了一年以后,汪文银就果断辞职单干。
有了自己的工厂以后,汪文银靠着卖电源线赚了不少钱,把自己的电子厂升级成了正威集团,业务范围从电源线扩大到了各种元件。
说到这里。
沈青云的目光看向众人,缓缓说道:“怎么样,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个人的故事很有意思?”
常委们面面相觑,不得不承认,沈青云说的这个故事,确实有点动人。
李文晋眉头皱了皱,对沈青云说的:“青云同志,到底是怎么回事?”
“书记,您别着急。”
沈青云笑了笑,随即说道:“汪文银号称在全球范围内有三百多处各种矿产,坐拥七千亿人民币的市值,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铜王,对不对?”
听到他的问题,众人微微点头。
并不是他们瞎说,这本身就是正维集团的对外宣传口号。
“青云同志,这有什么问题么?”
贺定国眉头皱了皱,对沈青云说道:“你说的这个故事,恰恰不就证明了汪文银董事长的传奇么?”
哪怕到了现在,他也不觉得汪文银的故事哪里不对。
本身在九十年代就有这种传奇故事,如今不少富豪,都是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完成了财富积累。
甚至于。
哪怕在座的这些领导们,又有谁没有想过,如果自己当年更年长一些,说不定也是那个站在风口浪尖的弄潮儿。
而听到贺定国的话,沈青云叹了一口气。
看着众人,沈青云淡淡地说道:“按照正维集团的说法,汪文银能够崛起,是抓住了三次机会,对吧?”
“第一次是在九七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当时经济形势一片惨淡,工厂倒闭如多米诺骨牌,设备白菜价往外甩。在别人都避之不及的时候,汪文银却嗅到了商机。他四处筹钱,低价收购了大量设备。等到危机过后,这些设备价值暴涨,他借此机会创立了正威国际集团。”
“第二次就不用说了,零三年那次特殊情况,当时经济遭受重创,铜矿价格跌到谷底,很多人劝汪文银及时止损,但他却选择了逆势而上,不仅没有撤资,反而加大了对铜矿的投资。结果,等到特殊情况过后,铜价暴涨,汪文银赚得盆满钵满。公司营收一下子蹿到了一百亿!”
“第三次机遇是在零八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当时铜价再次跌入低谷,很多企业濒临破产。汪文银却再次逆势而上,大量收购铜原料和困境中的铜加工企业,等到经济复苏,铜价回升,他又狠狠赚了一笔。”
说到这里,沈青云的目光看向所有人,平静的问道:“说起来,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这样的一家公司,在全国各地是不是应该有不少产业园区?”
“额……”
听到沈青云的这个问题,众人都是一愣神。
随后看向了贺定国,毕竟他是市长,这个项目也是他在主导的。.lnㄚ.nt
“这是当然了。”
贺定国闻言点点头,对沈青云解释道:“我已经派人询问过了正维集团,他们确实在全国各地十几个地方都投资了工厂。”
“是么?”
沈青云笑了笑,随意的说道:“既然这样,那不如咱们市组建一个考察团,让正维集团派人带着咱们的考察团四处看看,参观一下他们的工厂,取取经,怎么样?”
“没问题啊。”
常务副市长徐辉祖一怔,下意识的答应着。
可说完这句话,他就愣住了。
因为徐辉祖忽然想起来,好像正维集团的那些谈判代表,绝口不提让锦城市这边去考察的事情。
看到徐辉祖的表情,沈青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