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六百四十四 美洲原住民(1/2)
陈震先也是后面才知道,原来因纽特人的生存环境太过于恶劣,所以很多在明国稀松平常的生活物资他们都是不具备的。
比如他们不制盐,没有蔬菜和水果,粮食也几乎等于没有,生存艰难,全靠着食肉的生活习俗才能满足身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
尤其是食生肉。
他们有着历史久远的吃生肉和动物肝脏的习惯,那极其重口的食物习惯让吃惯了大明军队伙食的陈震先非常震惊。しgㄚu.Π
陈震先带来白花花的盐给他们的时候,他们很是惊讶,对这种咸咸的调味料很感兴趣。
因为极其缺少燃料,他们几乎不会把珍贵的燃料用来制作食物,烧烤之类的也是不太常吃的美味,燃料的缺少限制了他们的烹饪技术。
除了生吃之外,吃不掉的东西,他们更习惯于腌制。
所谓的腌制,主要是用动物尸体作为腌制食物的方式,比如大名鼎鼎的腌海雀,就是用海豹尸体来腌制。
不仅如此,他们因为吃不到果蔬,所以对明国人带来的果蔬那是万分的好奇,品尝到甜味水果的时候更是惊异万分,那种爽脆甜蜜的口感给了他们极大的震撼。
整体来看,陈震先觉得这群相貌上和明国人很相似的人群是一群古老史书上面记载的茹毛饮血式的原始人群。
这让陈震先非常好奇和惊讶。
汉人老祖宗在数千年之前就已经摆脱了这种状态,开始建造房屋和城池,走向了定居时代,并且发展出了辉煌灿烂的文明。
而这群和汉人相貌没什么太多不同的人类却显得如此的原始,这让陈震先想到或许他们可以作为研究老祖宗们的生活方式的活素材。
陈震先进一步确认他们虽然有着较为强健的体魄和优秀的捕猎技能,但是除此之外,物质生活极其匮乏,文明也几乎等于没有。
他们没有建立一个统一国家的物质条件,不具备这个可能性。
但是他们掌握着大量肉类,有不错的生存能力和生存经验,所以他们生存的地区完全可以作为前往海对岸新大陆的一個补给站。
明国船队完全可以在这里完成一些物资上的补给,甚至还能从他们当中招募一些身强力壮的人做水手帮忙。
反正大家经过一轮物资交换之后,彼此都挺友善的。
因纽特人部落愿意使用他们捕猎到的新鲜肉类与明国人交换食盐、蜂窝煤、铁锅、米粮和一定的蔬果,对于明国人传授给他们的用铁锅煮肉食然后撒盐的方式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甚至船队上的大厨还用他们提供的肉类爆炒了一顿炒菜请他们吃流水席,给他们吃的念念不忘,久久无法忘怀。
但是因为他们没有持续获得燃料的途径,所以依然把交换来的蜂窝煤视作珍品,对于明国人建议的用蜂窝煤烧水做饭等等建议表示礼貌的认可,但是并不打算这样做。
他们非常希望明国人可以常常往返于此和他们展开贸易。
从阿拉斯加补给站离开之后,陈震先的船队继续沿着海岸线进发,沿途数次停留,数次设立补给站,也数次遇到了不同部落的因纽特人。
陈震先也逐渐掌握了与他们的交往方式,开辟了美食外交的方式,并且不适时宜地展现船队武力的强盛,所以他们都很友好。
并且无一例外的都接受了明国在这里建立补给停靠站的要求,还答应在明国人不在的时候,帮忙维护补给站。
分别之时,每个部落的因纽特人都倾巢出动,依依不舍得送别的明国船队,希望他们尽快归来,再给他们带来他们喜欢的各类物资。
之后,陈震先感觉自己的方向开始向南,目之所见也不再是一望无际的冰原,出现了草地,出现了绿植,有温度的海岸,气候似乎也渐渐温暖起来。
不过就在之后,他们又一次遇到了海上风暴,损失了一些船只和船员。
被迫靠岸休整的时候,一些船员因为染病而去世。
此时,距离他们出发也过去了一年多,陈震先知道,他们该回去了。
洪武十年,第二次北洋航线探险队返回中都,带回来了因纽特人的友谊和物资,以及多个全新的物资补给站的设立,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靠的航线。
但是没有带回来黄金和白银。
虽然因纽特人的消息给大明的航海知识填补了空缺,让一些学者对此产生了兴趣,但是没有实际收益的情况依然让部分官员对此很不满意。
苏咏霖也不好立刻开启下一次航行,只能让他们暂且休整,避避风头,以免反对力量太大。
一直到洪武十二年年尾,第三次北洋航线探险船队才完成准备,准备开始第三次探险了。
这次探险还是苏咏霖单独推动的,还是很多人不愿意,表示反对,认为这是劳民伤财。
但是经过山东事件之后的苏咏霖的威望进一步提升了,反对显得苍白无力。
在苏咏霖的坚持下,第三次北洋航线探险船队集中四十六艘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