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六章 探班探出了个热搜(八千字更新!)(4/6)

陆严河却还是觉得心里头暖烘烘的。

一到片场,陈碧舸就用一种“你小子干了好事啊”的眼神,揶揄地看着他。

陆严河脸都红了。

当然是被风给吹红的。

“思琦呢?”陈碧舸问,“新闻上不说她跟你一起过来了吗?”

陈碧舸往陆严河身后张望。

陆严河很无奈地说:“在车上睡觉呢。”

陈碧舸轻笑了一声,噢了一下,“你今天还有心情给我们导戏吗?实在不行你给自己放个假吧。”

陆严河一点都不觉得陈碧舸这是在关心他。

她眼睛里根本没有消退的揶揄之色,已经充分说明了她在想什么。

陆严河无语地看着陈碧舸。

这时,赵昱珩过来了。

他来找他报告一件事。

-

赵昱珩是《情书》的生活制片人。

他是罗宇钟导演长期合作的制片人雷双城的助理,陆严河在《黄金时代》的时候就跟他认识了。

这一次他过来帮忙,也是第一次正儿八经地有机会做一个制片人了。

他很把握这次机会,一点儿没有懈怠。

而且,跟他合作下来,陆严河对他很满意。

他最大的风格就是稳当和细致。

比如冬天拍摄,一个剧组忙前忙后的,其实要管这么多人的吃喝拉撒,是一个很大的工程。

但赵昱珩能细致到每一次出外景,都会让人煮了姜汤、红糖水放在现场,还有随时可以取用的热水袋。

在剧组服务这一块,跟着雷双城和罗宇钟导演干了好几个大剧组的赵昱珩总是能找到又便宜又实惠的办法,让大家在剧组里待得舒坦点。

包括现场准备小零食什么的。

赵昱珩准备的不是那种有小塑料袋、可以揣进兜里带走的小零食,都是类似于拇指蛋糕这种只能现场吃的东西。

原因是前者很容易被一些人多拿,顺手带走,后者则没有这么问题。别看这么一点小东西,前后的差别却能让剧组节省五位数。而剧组就是由上百个这样的小东西去构成它的日常开销的。

任何一个会在剧组里有“这么点小东西都这么不大方,让人拿点怎么了”观念的人,都不是一个能干生活制片的料。干过这个的人才知道,手紧一点、松一点,这里头的差别就不是一点点了。

-

赵昱珩现在来找陆严河,是为了跟他说年夜饭的事。

“我们现在是尽量把这部电影在过年前拍完,让大家能回去过个年,按照目前的拍摄进度,是正好在那个边上,大家也未必能够买着回去的票。如果回不去的话,留下的人就订几桌年夜饭,给大家包个红包,预计差不多三到五万左右。”

陆严河闻言,点头。

钱并不多,但一般像这种不在预算之内的支出,赵昱珩都会来跟他说一声。

因为大家也都知道,这部电影的投资不来自于外面那些电影公司或者是投资机构,大头都是陆严河自个儿拿的。

赵昱珩不想有任何闹误会的东西。

生活制片这个岗位,油水真的太多了。

它的油水甚至多大,业内几乎都形成了一个共识。只要不是捞得太狠,都算一个好生活制片了。

像这样一顿年夜饭,发一批红包,你跟饭店谈好,拿个20%的回扣,再虚报一些领红包的人头,陆严河也不可能是剧组每个人都知道、都认识,他也不可能一个个打电话去问,你收到红包了吗?

所以说,一般坐这个位置的,都是导演或者是投资方最信任的人——当然,大部分时候,投资方派来的是一个制片人,直接监督所有的账务。

赵昱珩走了没多久,陈思琦就过来了。

非常神奇的是,她这个时候出现的时候,竟然已经妆发齐全、没有一点刚从床上爬起来的潦草感了。

陆严河震惊地看着她,他很想问,她是怎么做到的。

陈思琦的出现,也让《情书》剧组的人都有些躁动了起来。

热搜还挂着呢。

这位跟陆严河早早就公开、一直站在陆严河身边的女孩,有着跟陆严河一样夸张的、不符合她这个年纪的成绩。一样是被同龄人、尤其是女孩视为偶像的女孩。这种偶像,是一种自己梦想人生的承载,跟那种偶像还不一样。

相比起来,陈思琦现在之于她的很多粉丝,更像是一种。很多人对她的喜欢和崇拜,甚至到了无意识地模仿她身上的一切这种程度。

剧组里也有几个年轻女孩,是陈思琦的铁杆粉丝。

她们向往陈思琦这种工作态度和生活方式,自己也想要成为这样的人。所以,突然在剧组看到陈思琦,几个女孩直接现场当着她的面就发出了尖叫声。

陈思琦都有些受宠若惊。

哈?陆严河的剧组呢,竟然还有她的粉丝?

“我非常喜欢你!每一期《跳起来》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