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60章 案件复杂了(5/7)

家里有孕妇,还有孩子,咋可能直接回家的。

就算他不忌讳这些,也怕孩子和媳妇儿跟着遭罪不是。

韩建昆也是这么想的,洗个澡,去去寒气,也去去晦气,经过澡堂子里这么一热闹,什么事都没有了。

你哪学校毕业的?

我清华的。

虎坊桥那儿?

不是,湖广会馆对过儿。

那不是一个地儿吗?

哪儿啊?

华清池啊!

听过郭先生《文章会》这一段的都知道,他们说的学校就是李学武他们今天的目的地了。

浴池业唯一的中华老字号——华清池。

浴池是比较文雅的叫法,四九城就叫澡堂子。

人家跟你打招呼:你干啥去啊?

你要说我去浴池洗澡去,人家准笑话你露怯。

装什么装!

这玩意打老早儿就叫澡堂子,浴池都特么是后来修了单间才有的叫法儿。

四九城的澡堂子始于元代,当时主要是由寺院僧人开办,是供进香的信徒沐浴更衣的场所。

后来慢慢的演变成了一种文化,一种洁身自好的习惯,也成了一门生意。

这澡堂里可不仅仅是提供洗浴服务,还有其他特色项目呢。

当然了,早先浴池只有男的才会去,还都是身份不高的,毕竟要坦诚相见嘛。

封建时期的大姑娘小媳妇儿怎么可能在外面洗澡呢,脸面要不要了,名声要不要了。

越是普及的,越是大众的,越是低端的,这是经济特性决定的。

澡堂子有什么特色项目啊?

跟后世相比,正经的这种除了上二楼没有,其他的啥都有。

比如洗、搓、敲、按、修……等等。

当然了,不正经的澡堂子也有,都集中在八大胡同。

知道大家都喜欢看一些不正经的,所以小小地说一下。

低端的澡堂子多是在王寡妇斜街,毕竟是外城了,属于城乡结合部,条件很一般。

当时这条胡同集中了一些受南鸡挤压的北鸡退居于此,开有许多家吃饭和睡觉的小客栈。

胡同里有个姓王的中年妇女死了丈夫,人家叫她王寡妇,她在这条街上开设的王寡妇鸡馆很有名气。

所以人们一说到这个地方就会说:到王寡妇斜街,时间长了,就有了这个地名。

不过现在改了,叫棕树斜街,王寡妇早没了,那地方改成茶楼了,挺遗憾的。

高端点的有没有?

有,比如一品香澡堂。

早先四九城澡堂的老板多是来自冀省定兴,一品香的老板却是位清真,所以在一品香匾额下方还专门刻有清真二字。

当年这家清真澡堂子真的是红遍了整个大栅栏地区,许多清真都来这边洗澡,就连京剧大师马先生也是经常光顾这里的。

有说法是澡堂的马老板与鼓界大王刘宝全是莫逆之交,经常一起遛弯儿、散步,然后到一品香泡澡。

下午了再一块儿到两益轩去吃饭,饭后再一起去戏园子观摩杨小楼、余叔岩的表演。

你瞧瞧,这就是艺术家的生活,多么的枯燥乏味。

李学武当然不是艺术家,但他也想如此的枯燥乏味一下,毕竟高雅的艺术家都追求的生活,他想来一定是有可取之处的。

当然了,八大胡同那边已经没有不正经的澡堂子了,就算是有,李学武也不会去的,他是正经人的嘛。

再说了,现在去了也白去,人去楼空,只留下一些历史残骸了。

华清池就很不错,原来叫小仓浪澡堂,后来赚钱了嘛,就升级成了四九城一流的浴池。

别的且不说,这里的修脚是一绝的。

说到修脚,起源就更早了,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里已经有‘病足"二字。

修脚业的鼻祖——智公禅师是周朝人氏,相传周文王得了趾甲病,智功挺身而出,施以‘方扁铲",刀到病除。

以上这段话不能作为史实参考,因为这是修脚师傅跟李学武说的,他全当乐子听,谁知道是不是师傅在吹牛哔。

修脚技术是真的好,可要说追溯到周朝去,他才没有这个闲工夫去研究周文王到底得没得甲沟炎呢。

闲的嘛!

哎!来啦!里边儿请!

韩建昆在大门口停好了车,随着李学武往大厅里面走。

刚一进门就有服务员站在门口吆喝着,还是那股子老京城的味道。

来啦,里边儿请

李学武笑着同服务员点头,带着韩建昆到了柜上交钱取了手牌。

贵重物品自然都是在车上呢,两人是光着手来的。

就跟柜上要了毛巾和香皂,都算在了澡票里面。

有服务员领着两人去换鞋,提前还给端了两杯清水,这叫迎客

茶,又叫清口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体坛多面手 鬼师典韦 清穿后她用厨艺攻略了四爷 惹火前妻:乖乖躺好! 系统之骄纵 萌妻甜蜜蜜:厉少,放肆宠 最强训犬员 丹天符帝 滇东诡事 锦绣医妃之庶女凰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