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 感人遗诏 汉皇驾崩(3/4)
心中早就想好的遗诏:>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
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唯以天下苍生为念。>
当今之世,皆好生而恶死,厚葬以荣宠,重服以破家,吾甚不取。>
天下治乱,在朕一人:百姓安危,在朕一言:>
朕不德,无以惠百姓;>
今崩,敕令朝廷减少钱粮,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勿使我百姓不安生也!>
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苍生之上,数年有余。>
赖天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初定,兵戈渐息。>
朕既不敏,常惧过行以羞先祖之遗德。>
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其奚哀念之有!>
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毋禁取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
自当给丧事服临者,皆无跣;绖带毋过三寸;毋布车及兵器;毋发民哭临宫殿中;殿中当临者,皆以旦夕各十五举音,礼毕罢;>
非旦夕临时,禁毋得擅哭临;已下棺,服大功十五日,小功十四者,纤七日,释服。>
他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类从事。>
另殉葬之为,害人之举,朕不忍见之。>
下诏,自朕始,大汉不复有殉葬之举,若后世之君有违者,天下共弃之!>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当说完以上给天下臣民的遗诏后,刘备又接着说道:>
“天下大乱,尚未一统。>
太子禅年幼,难保社稷。>
今朕命相国诸葛亮、大将军张飞、大司马糜旸三人为辅政大臣,效周公故事,践阼而治,殊恩称制!”>
待将国事大事都安排完毕后,刘备最后才将目光看向刘禅,这一刻刘备的目光中,闪现着为人父的慈爱:>
“公嗣闻:>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
汝父德薄,勿效之。>
朕于季玉有愧,你当封彼为蜀王,接回成都,保他子嗣绵长,尊荣不绝。>
另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今日之誓,勿忘矣!”>
等到最后一句话时,刘备已然耗尽了身体中的所有力气。>
脑海中的思绪越发紊乱,鼻息间的呼吸也变得愈发艰难。>
或许是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刘备在这一刻竟然出现了幻觉。>
在刘备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两座陵寝,而于那两座陵寝之上,正有着两位身穿天子冕服的老者,正在遥遥相望着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两位老者的身旁,站立着许多人臣打扮的人,有手持利刃的武将,亦有手举芴板的文臣。>
从那些人的相貌可隐约看出,他们俱是两汉四百年来史书上有名的名臣。>
萧何、张良、韩信、曹参、樊哙、灌婴......>
邓禹、吴汉、贾复、马援、耿弇、冯异......>
而立于那众多名臣之前的那两位老者的身份,呼之欲出。>
望着两位先祖,望着众多大汉名臣,刘备的目光变得迷离而湿润。>
他见到了大汉最好的时代。>
可让刘备没想到的是,当见到躺在榻上的他之后,大汉的两位先祖竟带着身后的众多名臣,对着他深深一拜。>
对他们来说,他们今日也见到了最好的后代。>
大汉,因有刘备这位后代而感到荣耀。>
大汉,亦因有刘备这位后代而再度昌盛!>
得到先祖认可的刘备,脸上早已经被泪水所浸满。>
他有些不知所措,他下意识朝着后方看去。>
刘备以为这一刻他的身后,亦当站立着诸葛亮、张飞、糜旸等人。>
刘备想让两位先祖看看他们。>
可朝后望去之时,他的身后却空空如也。>
就在刘备彷徨之际,一双有力的大手瞬间握住了他,刘备抬头看去,却是看到了魂牵梦萦的一道身影。>
“二弟!”>
不止有关羽,这一刻在刘备的眼前,糜竺、孙乾、简雍等臣子,俱在前方言笑晏晏的看着他。>
“陛下,我们来了!”>
见到他们的刘备异常欣喜,在关羽的牵引下,刘备的身形不断朝着他们靠近,离两位大汉的先祖愈来愈近。>
与此同时在众臣的耳中,刘备留下了在世间的最后一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顾少的贴身小辣妻
红楼之林氏长兄
农家肥妻有点田
剑域神帝
捡漏金锋曾子墨
飞璃圣境
氪金女仙
绝品帝尊
通灵千金
国运:从火影开始横扫诸天万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