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七章 满殿皆惊 帝王举剑(3/4)

在接过这封书信之后,他在众多复杂目光的注视之下,将这封信件展开,然后将其中的内容给朗读了出来。

“瑜闻马虏已灭,此天佑明公也。

明公应期赞世,审贵垂明,宜适其时,天命在曹。...虽未目见,敢不击节!”

当糜竺将书信中的内容都读完后,原本还算沉寂的大殿,立马就如煮沸的开水炸了开来。

谯瑜用不可置信的目光看向糜竺,他伸出手指向糜竺,口中想说些什么话,但却最终什么都没有说出来。

许多激烈的讨论声,怒斥声,申辩声将整座大殿给彻底包围。

大殿中会突然出现这样的反应,实在是书信中的内容太过惊世骇俗了。

从糜竺朗读的书信内容可知,这是一封讨好至极的书信,这一点从那些夸死人不偿命的词语足可以看出。

当然若仅仅是如此,恐怕最多会有人不齿写这封信的为人。

真正让诸位大臣感到震撼的是,写这封信的人,正是刚才还大义凛然的谯瑜,而他的这封信乃是写给曹操的!

从内容中可知,当年谯瑜会写信给曹操,是在庆祝他成功平定西凉之乱。

并且在信中谯瑜还直接露骨的展露自己对曹操意欲投效的心意,特别还说了“天命在曹”这四个字!

尽管当年谯瑜的主子还不是刘备,但身为人臣的谯瑜写出这样的信笺,就已经犯了不忠的死罪。

更何况单单“天命在曹”那四个字,就足以将目前在大汉任职的谯瑜打下万劫不复的深渊。

汉魏不两立,这是大汉所有人最大的政治底线!

这样令人瞠目结舌的内容,又怎么可能不让大殿中的众臣感到尽皆哗然愤怒呢?

而且从谯瑜下意识的神色可知,这封信的内容很可能是真的。

在糜竺将自己内心中最大的秘密给公布于众之后,谯瑜整个人已经处在极度恐慌的状态。

他不明白糜竺为何会得到这封信,这封信是当年刘章还在位的时候,他写给曹操的。

或许谯瑜觉得刘备入主成都后,他一直很小心,只是他却遗忘了一点。

刘章在位时对他们百般纵容,这也导致了他们做许多事时颇为肆无忌惮。

人一旦大意,就会忽略许多事。

而尽管刘章再无能,他毕竟是益州的统治者。

在益州世家粗心大意的情况下,他要想得到一两封这样的信笺并不难。

只是刘章毕竟没有刘备的魄力,所以他在得到这样的信笺之后,并没有对谯瑜做出相应的处置,他只是将这样的罪证收集起来。

至于原本属于刘章的罪证又怎么会落到糜竺手中呢?

那是因为糜旸当年在公安一战后,成功保下刘章儿子刘阐的性命。

为了感谢糜旸,刘章便将他手中的这些罪证都交给了糜旸。

对于刘章来说,这是他给糜旸将来对付益州士族的一道杀手锏。

而糜旸在离开成都之前,将这样的杀手锏交到了糜竺的手中。

只是人的本能都是会求生的,哪怕心里知道信中的内容都是真的,但是谯瑜还抱着一丝希望。

谯瑜颤抖着为自己狡辩道:“假的,假的,臣绝对没写过这样的书信,卫尉在污蔑臣!”

谯瑜几乎是歇斯底里般当众吼出这句话。

只是面对着谯瑜临死前的狡辩,糜竺举起手中的信件对着满殿的公卿高声言道:

“言语可以骗人,但笔迹却不会。

殿内公卿皆当世名士,自可将这封信的内容与谯瑜往日的笔迹一比对便知真假。”

看着糜竺信誓旦旦地说出这句话,心理防线本来就濒临崩溃的谯瑜,瞬间满脸绝望的跪倒在地。

糜竺是怎么拿到这封信已经不重要的了,重要的是糜竺能如此说,那就代表着他手中的信笺绝对是真的。

而单单凭这一点,他巴西谯氏就完了。

当谯瑜跪倒在地后,大殿内本来还在帮谯瑜狡辩的益州大臣,立即就纷纷闭上了嘴。

谯瑜这一副认罪的模样,任谁都没办法再为他开脱。

当那些益州大臣的声音渐渐消失不见后,大殿内讨伐谯瑜的声音顷刻间就占据了主流。

不过箱子中装的可不仅仅是谯氏一族的罪证。

哪怕现在身体已然十分劳累,但是糜竺还是硬撑着一口气。

他一挥手暂时止住了殿内沸沸扬扬的讨伐声。

由于糜竺在众臣中有着超然的地位,所以在他的动作之下,整个大殿暂时变得安静下来。

而就在此时,糜竺上前几步来到刘备身前,与他一生为之耗尽心血的主人对视。

在君臣对视之间,糜竺从刘备的眼神中看出了欣喜的神色。

刘备实在是没想到,今日糜竺会给他这样的一番惊喜。

就在刘备要开口询问糜竺的时候,糜竺率先对着刘备一拜朗声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