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品官人 糜旸北上(2/3)

臣之名,他们对汉室不忠之名就已经无法洗去。

若是一旦让汉朝复兴,汉天子重掌权柄,对曹氏一族是灾难,对那些已经挂上魏臣的大臣来说,亦是所不愿意见到的。

不是没有人察觉到曹操称公称王的真正政治意图,不是没有人想维护家族清誉做汉臣,那人叫荀或。

但荀或后来的结果显而易见,中原士林之领袖,汉室掌握权柄之实相,最后被逼自杀。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那些属于魏臣的士人、大将来说,他们只能希望魏国能够代替大汉统治天下。

唯有这样,他们将来才不会被清算,唯有这样他们才不是汉室逆臣,而是辅左圣君建立新朝的开国之臣。

这便是曹操威逼汉天子让他魏国亦有三公九卿,亦有大将军等官职的原因,这便是曹操所用强权威逼出的「人心所向。」

在司马懿这么说之后,曹丕的脸上已经浮现考虑之色。

身为魏国太子多年,对于如今魏国上下的人心如何,曹丕了解的不比司马懿少。

看着曹丕脸上的考虑之色,司马懿最后对着曹丕言道:「长文在近几日,有一新选拔官员之法想献于大王,有此法在,大王称帝之举将再无阻碍。」

….

听到司马懿这么说,曹丕瞬间对司马懿口中的新选官之法来了莫大的兴趣。

他连忙问道:「是何选官之法?」

在曹丕充满期待的目光之下,司马懿缓缓说出了那五个字:「九品官人法。」

在说完新选官之法的名称之后,司马懿便向曹丕详细解释了这九品官人法的内容。

随着司马懿的步步叙说,曹丕的眼神越来越亮。

曹丕的政治智慧是不差的,当他逐渐了解这九品官人法的内容之后,他便敏锐的发觉到这种新的选官之法,有利于为他选拔大批的人才。

最重要的是,一旦此选官之法公布出去,他必然得到天下世家大族的积极拥戴!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

说服了曹丕。

在曹丕笑完之后,他看向司马懿言道:「来日孤称帝之日,便是你封侯之时。」

曹丕知道天下没有不讲究利益的忠诚,司马懿为他精心筹划,为的不就是建功封侯吗?

既如此,只要司马懿能为他排忧解难,那他便给司马懿想要的。

...

天色已深,司马懿缓步走出了大殿。

当殿门缓缓打开的那一刹那,司马懿扭身看向身后的曹操灵位,在离去之前,他再次对着曹操的灵位深深一拜。

所谓之九品官人法,类似的想法陈群早在先前就有,毕竟如此复杂的一个选官制度,是不可能瞬间就想出来的。

如今陈群能有信心正式提出这种选官制度,那是因为这种制度早在他的心中思谋无数次,才渐渐完备。

司马懿今日对曹丕说的话,全部都是真的,他没有以假话欺瞒曹丕,但他却将一些话选择性的告诉曹丕。

其实早在数年以前,陈群就曾建议曹操实施类似九品官人法的选官制度,但却被曹操所否决。

也许那时九品官人法还只是个想法,没有详尽的内容打动曹操。

或许那时曹操是出于某些顾虑否决了这个建议,但不管如何,现今曹操的继任者十分高兴的采用了这种选官制度。

这便足够了。

司马懿站在大殿之外的石阶之上,他遥望着天空的西南方向,嘴中喃喃道:

「天命如此,大汉将亡,又岂是人力所能改变的?」

说完这句话后,司马懿的脑海中响起了他一个个视作对手的人。

….

刘备、关羽、诸葛亮、糜旸.......

他的嘴角浮现一丝笑意,那笑意似在嘲笑他们自不量力。

...

汉建安二十五年三月初,魏王曹操病逝于邺城,这个消息从邺城王宫而出,以极快的速度朝着四面八方散播而去。

当中原各地的官员,将领知道这个消息后,纷纷嚎啕大苦,换上丧服为先王曹操举哀。

那些被要求前去奔丧的官员,当收到来自邺城王宫发出的王令时,立即将政务安排好之后,便朝着邺城狂奔而去。

他们如此着急,一是想赶在曹操的棺椁下葬之前赶到邺城见曹操最后一面,二是向新王曹丕表忠心。

至于驻守各地的将领、如曹仁、曹彰、夏侯惇、张辽、张合等,他们虽无法亲自前去奔丧,但亦纷纷派出使者前往邺城,表达哀悼之意及向曹丕表示臣服之心。

因为今世的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