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318 汴京局势(3/3)

好消息也终于传到。

其一是大名府的知府梁中书上书主动请辞,愿回汴京,替犯事的岳父照顾家小。

不得不说梁中书确实是个明白人,蔡京是他背靠的大树,如今大树既倒,猢狲自散,倘若非要不自觉的赖在大名府这重要位置上,即便他自己真无反意,但太子和林冲能放心得了他?

太子也就罢了,连他最崇拜的童贯和老丈人这一文一武都轻易栽在人家手里,这林冲的手段,梁中书可真是半点也不想领教的。

所以只有主动请辞,将这大宋北边屏障的重要位置交付出来,才能让太子和林冲安心,也至少让他能在汴京守着万贯家财得以善终。

太子征求林书航意见,自然是立刻批准,只是由谁去接替梁中书这位置,倒是颇让太子费脑筋,好在还有林书航。

林书航举荐的是此前的济州知州张叔夜,这位可是被后世誉为北宋第一知府的名人,也是后来着名的抗金名将,金兵第二次南下时,便是张叔夜数次阻挡住金兵脚步,即便当时钦宗已经赶走了李纲,可若全听张叔夜的,也不至于落到靖康之耻的悲惨下场,张叔夜也在陪同徽钦二宗北上的途中,因强烈反对金人另立他姓人为宋主,选择绝食,最后自缢身亡。

如此气节、能力俱佳的一代名臣,用来镇守大宋北边屏障的大名府,正是真正的物尽其用。

而除此一任一免之外,负责前去接收北军的韩世忠、宗泽等人也传回来好消息,在以雷霆手段处理了几个童贯的死忠后,目前已顺利将北军二十万人重新收编,同时按林书航此前所交代的方式,以朝廷接受辽人议和的名义,将部队撤回大名府北边的真定屯兵,后勤方面朝廷会想办法解决,只让他们屯兵真定,裁减兵员、狠抓军纪。

坦白说,这虽是避开了将北宋军队的弱点用最直接的方式暴露在金人面前,但要回幽云十六州本就是宋金两边结盟的内容,而燕京在双方合约中本就该由北宋来打,如此不战而退,金人照样会生疑。

小小燕京,北宋不取,金人自取之,或许也就只是几天的事而已,而拿下燕京之后,思及北宋的反常行为,金人南下或许照样很快就会来了,那镇守在真定的这批军队就至少能给北宋或者说林书航争取到一个准备时间……

大事儿要林书航管,小事儿也要他操心,如此半个月下来,也是让林书航感受到了些许当初高考时挑灯夜读的忙碌感。

而也就在此时,应天军的各种准备工作也终于做完,迎来了开训之日。

群臣百官纷纷微笑着翘首以盼,现在看林冲的笑话就是他们最大的乐趣。

乃至整个汴京城的老百姓们也都已经把眼睛瞪圆了,无数双眼睛都盯着这应天营舍的大门口,倒要看看那一大通折腾之后,来这应天营舍报道的究竟还能有多少人?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