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九章 奏报入都(2/4)

罃的面前。

“臣公孙颀,拜见君上。”

“相国不必多礼。”

走到公孙颀的面前,魏罃一边伸出双手将他扶起身来,一边顺势向其发出了询问,“今日相国入宫求见,该不会是无事而来吧。”

“倒是有一个好消息要禀报君上。”

这一句说完之后,迎着魏罃看过来的视线,公孙颀却是并没有直接禀明那份来自栎阳的帛书。

“君上可还记得十日之前,河西大营主将翟良将军曾经上书说明了栎阳局势不稳,他先行派兵前往援救一事?”

“当然记得。当时寡人还对于翟良将军的果敢表示了赞赏,而且……”

回忆着当时的场景似乎是想到了什么,魏罃却是看向了对面的公孙颀。

“当时相国还曾站出来表示应当针对此类事情进行预防,相国还说地方将领应该有部分临机处置之权,只不过这种权力却也应该有一个限度。”

说完了公孙颀当时建议的内容,魏罃脸上却是生出了一丝疑惑,“那日听完了相国的建议之后,寡人已命有司具体应对此事,不知今日相国又为何旧事……”

魏罃的话说了一半,似乎是意识到了什么,眼中立刻爆发出了几道异色。

“相国是说栎阳的局势如今已然明朗?”

“君上英明,臣心中感佩万分。”公孙颀当即从怀中掏出了那份来自栎阳的帛书,呈递到了魏罃面前,“君上请看这是今日快马送到的栎阳急报。”

“哦!”

从公孙颀的手中将急报接过,视线在那一个个篆字之间流转之间,整个事件的经过无比清晰地被展现在了魏罃的面前。

“好。”

“好。”

“好。”

公孙颀刚刚是喝了三声彩,而此刻的魏罃在这份帛书看完之后却是叫了三声好。

不仅如此在看到县令公孙鞅和县令孙伯灵两人相互配合,以弱势兵力大破栎阳本地士卒所组成的反叛力量之后,魏罃的心中更是喜不自胜。

在魏罃看来这一次不过是这两位当世大才的小试牛刀罢了,日后他们必然在魏国立下更大的功勋、创下更为辉煌的基业,甚至超越前世那两位秦国商君与齐国军师。

“公孙鞅、孙伯灵皆是国之栋梁,他们此番身在栎阳,是栎阳黎庶之幸更是我魏国之幸。”

“君上所言甚是。”表明了自己的赞同之后,身为相国的公孙颀却是话锋一转,“这两人确实是当世大才。”

“眼下也正有一件无比重要的事情,需要这两位大才通力合作在栎阳之地尽快实施?”

魏罃听到公孙颀的话语,心中立时之间便是一动,“相国是说实行授田制。”

“正是。”

躬身向着面前的魏罃郑重一礼,就听公孙颀沉声禀报道:“君上,臣以为眼下在栎阳实行授田制有三大基础。”

“其一,栎阳黎庶苦秦国实行的井田制久矣,公田不振、私田成分之事更是屡屡发生。”

“我魏国若能在栎阳实行授田制,乃是顺应天意,必然能够尽收当地人心。”

“其二,栎阳县令公孙鞅此前靠着徙木立信已然收获了当地黎庶的信任,并且也在这数月之间进行了授田制的前期准备。”

“此时此刻在栎阳实行授田制,时机已然成熟,一切不过水到渠成罢了。”

“其三,栎阳县令公孙鞅和县尉孙伯灵此次击破世族势力,无疑是扫除了授田制的一大障碍。”

“障碍既然已经除去,就像是骏马卸去了背上沉重的包袱,自然能够迈动步伐纵然驰骋。”

将自己胸中所想的这三点酣畅淋漓地说完之后,公孙颀当即上前一步,用自己的目光与魏罃对视。

“授田之事如何,还请君上定夺。”

魏罃听完了面前公孙颀这一番话语,心中思绪立刻高速流转了起来,脚下的步伐也是情不自禁地迈出。

来回踱步之间,魏罃的心中很快便有了决定。

事实上,魏罃此前便有了要在栎阳实行授田制的想法,若非如此他也不会亲笔所书让孙伯灵转交给公孙鞅。

只不过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公孙鞅和孙伯灵这两个人同出栎阳,一同合作之下成绩实在是有些过于耀眼了。

他以为按照栎阳现状授田制至少还要一段时间才能实行,没有想到公孙鞅和孙伯灵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便将大部分阻碍都已经消除也将大部分准备工作都已经提前完成。

这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既然局势已然如此,授田制的推行又对魏国有利,那么自己又为什么不同意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