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三章 体内争道(2/3)

一团乱麻,唯有‘道’是不变的,经过了这么久的时间,世间万物在‘道’的指引下都已经磨合到了完美的地步,就好像已经搭好的积木。

可以替换部件,但没必要去掀翻整个积木,因为那只会导致混乱重新来临。

巫维持的是整个世界的稳定,他们所追求的是完美的亘古长存。

天、地、人、神、鬼各司其职,各在其位,道之为命,万物自正。

一个人或者别的生命,可以改变自身的状态,将自己提升到另一个位置,但位置本身不能变,这积木本身就是完美的,任何对其的修改都是在破坏。

这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价值观,而李启在圣焰界的做法是在这中间横跳。

就好像他现在的道途一样。

如何兼容?

李启陷入了沉思,说出了当初自己炼化广阳之时想出的答桉:

“天之道,以生万物,春夏生长.秋冬衰败,壮时力盛,老而力衰,较量力气,互争君长,异气而同功,皆天之所以成岁也。”

“人之道,以治万物,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斩木穿山,冶炼金属,制定礼法,分别长幼,异事而同功,皆人之所以成形也。”

“天之能,人则不能;人之能,天也有所不能。”

李启如此说道。

闻言,外面的太学丞面色一变。

李启这是在尝试解释天之道与人之道,然后试图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他才八品!他怎么敢的?

这若是弄错了,一身修为当即崩溃,道争直接进入到不可逆转的程度!

不过,虽然出人意料,太学丞还是迅速冷静下来。

这实际上正符合太学丞的安排,李启所为,若是失败了,那么魔道几乎是他唯一的退路了。

李启所说的话,他也听得懂。

李启的意思很简单,

天之道,也就是自然规律,在于选择,是通过强弱转化或弱肉强食竞争来实现,通过自然的筛选,自然而然就会让一切趋于完美。

树木可以灭绝,但没有树木,也一定会有其他的生产者,重要的是这背后的‘道’,而不是树木本身,那些只是表象而已。

天道早已同通过自然规律布置好了一个个完美的位置,所有的位置都已经摆列出来,就看谁能坐到那个应有的位置上。

至于谁能坐,那自然就是通过弱肉强食的竞争来选择了。

而人之道,在于法制,通过礼法规定了准则,礼是道德的上限,法是道德的下限,不通过自然筛选,而是人为筛选,通过人的布置来达到希望中的完美。

天的布置,是天的完美,对世间万物都是公平的

人的布置,才是人的完美,人才不想要和其他事物公平。

这是李启刚刚的意思。

让太学丞来评价的话,他会说李启完全是一派胡言,说的简直是大逆不道的话!

然而,这不是他来评判的。

李启是对天魔说的这话。

本质上,是李启必须克服自己的疑虑。

李启要证明自己是对的,他必须说服自己,否则便是天魔噬体,道心崩坏,人身小天地陷入道争。

所以,太学丞震惊之后,马上静下心来。

既然李启已经开始尝试破解天魔魔气了,那他也不能停着。

接着,他控制着天魔魔气,对李启施展了接下来的手段。

李启浑身已经被汗湿透,他却浑然未觉。

大脑飞速运转,不断思考着自己的‘道’,能够不被魔念所言所侵蚀的‘道’。

然而不等他得出答桉,却见混乱宙光之中,天魔魔气再度旋转,化作第二个李启。

这个天魔李启又开始讲道提问:

“若是法制完备,是为公是,非为公非,蹈道必赏,违之必罚,赏罚严明,人们知道祸福原因,就不会感谢天,也不怨恨天,天道便是路人,只有自然规律的作用。”

“法制受到部分破坏,赏不尽善,罚不尽恶,人们就容易怀疑天道和人道的关系。”

“法制受到完全破坏,是非颠倒,奸佞受赏,则直者受罚,义不能制其横,刑不能惩恶邪,人们丧失自信,便只能寄命于天。”

“是否?”

这一句发问,顿时让李启瞠目结舌,他先前试图理清的思绪被完全这一句问题打散了。

这并非是在质疑李启,而是单纯的提出一个问题。

既然李启提出了人和天的位置,那么,此刻的心魔便发问了:现在这个人和天的位置,对吗?这是你所认为的人和天的位置,对吧?

心魔似乎知道李启的道如何,直接针对性的提出了观点。

实际上,李启就是这么想的。

他在分辨人与天的位置的时候,就是抱以这个观点,并通过这个认知来平衡人与巫的差异。

巫认为自己是天地人神鬼之间的平衡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