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94章:朱元璋的纠结(2/3)


若是说军士无罪,都指挥使咎由自取,那更是打脸陛下。

可谓是猪八戒照镜子,左右不是人呐。

就在杨靖额头上都开始冒冷汗的时候,门外宦官i禀告:“启禀陛下,太孙殿下求见。”

听到大孙来了,朱元璋的眼神变得温和许多:“快让大孙过来。”

刑部尚书杨靖长舒一口气,救星来了。

其他大臣也心中一松,不然上头的陛下,谁也讨不得好。

朱英入殿行礼。

目光四周扫了一圈,顿时就明白现在的情况。

“听说大孙去玄武湖游玩了,怎得这般早就回来了呢。”朱元璋笑着说道。

语气之中,没有刚才丝毫的愤怒。

下首群臣都产生一种错觉,若不是后背的冷汗,案台上的密报都在,好像刚才一切都是假象。

感受到老爷子温和的语气,朱英心中微动。

微微停顿后才道:“孙儿的心不静,装的事情太多,倒是不符合玄武湖平静的感觉。”

“适才孙儿路过殿外时,听见爷爷龙颜大怒,便赶来看看,只愿爷爷不要气坏了身子。”

听到大孙提起,朱元璋招招手让大孙坐到自己身边来。

而后将案台上的密报递过去。

朱英接过,认真的阅读起来。

当然,这封密报中的内容,朱英是早就看过的。

假模假样的看起来,皱眉震惊不能少。

“大孙,如何。”旁边一直关注着朱元璋开口问道。

朱英语气带着很是明显的愤怒,斥责道:“我泱泱大明,竟有如此恶劣之事发生,简直是难以启齿。”

“孙儿算是明白,为何方才爷爷如此震怒了,简直是骇人听闻。”

朱元璋点头后又问道:“大孙觉得,这些犯罪的军士,当如何处置。”

这话一出,台下的杨靖首先就松了口气,随即有些好奇的看向太孙,会如何回答。

朱英没有迟疑,反而诧异道:“处置,什么处置,他们又无罪,受了这么多年的委屈,应当是好生安抚才是。”

“边疆的保卫,还需要这些军士们镇守呢。”

朱元璋不动声色道:“可他们杀了自己的长官,触犯了大明律法。”

朱英反驳道:“那是这个叫李林的都指挥使罪有应得,他能够坐上都指挥使的位置,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底下这些为他搏命立功的弟兄。”

“从咱们朝廷的角度来看,这李林祸害军户,贪污无度,欺上瞒下,吞吃军饷,哪一条都足够他凌迟处死,剥皮充草了。”

“最为恶劣之中,是整个大同左卫战斗力急剧下降,若是草原犯境,这些吃不饱,穿不暖的军士,用什么来抵抗。”

“若因此边疆失守,那又将会有多少百姓,因此家破人亡。”

“这些军士的行为,孙儿看不仅不存在罚,更是要赏,重重的赏。”

“尤其是这名百户,当直接提拔为都指挥使,为我大明效力,要让所有的军士知道,如若他们的长官,有祸害我大明根基,贪赃枉法,投效敌军等类似的举动。”

“那这等长官,便就不再是长官,更是敌人,该是狠狠的砍下去,不要有丝毫犹豫,我大明在后,强力支持。”

朱英慷慨激昂的话语,在整个华盖殿中回荡,朱元璋更是眉头带笑,这显然是说到其心坎上去了。

实则在朱元璋看来,将士首要忠诚,但这个忠诚,不是对他们的上官,更不是对某个将军,统帅。

更应是对大明,对皇帝。

“好,大孙说得好,那这件事,便就按照大孙所言去办。”

“茹尚书,可是听清楚了。”

?朱元璋赞同完大孙的话后,对茹瑺说道。

“臣遵旨。”茹瑺作揖回禀。

?这件事看似就这么落实了,可朱英却不想如此。

要是这么简单,他何必绕这么多弯去将密报转手到茹瑺这里来。

稍稍停顿片刻,朱英继续道:“爷爷,这件事,让孙儿心中有一个担忧。”

朱元璋深深的看了眼大孙,顺着道:“大孙说来听听。”

只是这个眼神,朱英就已经知晓老爷子明白自己心中所想了,因此直接坦言道:

“爷爷,大同左卫的事情,通过密报之中所了解到,已然发生有将近二十载的时间。”

“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朝廷上下,却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

“那么李林这样的行为,究竟是个例,还是已经形成了许多人暗中行为的动作,目前没有调查,不得而知。”

“然若是许多卫所的行为,即便在程度上没有李林这般严重,但却是真正的在挖掘我大明根基。”

“内政发展得再好,国库再是充盈,哪怕是粮食都足够百姓温饱,但对外的将士们,却是羸弱不堪,毫无战力可言。”

“我等大明,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