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三章·尘埃落定,大国博弈【求订阅,求月票】(3/3)

过程中,埃及始终表现的非常克制:

第一军团结束运河沿岸的清剿活动之后,就返回了运河西岸。

第二军团和第三军团则转为工程兵,化整为零,开始在整个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带构建军事基地。

意思很明确:

埃及只是要收回故土!

当然,其他阿拉伯兄弟派来凑热闹的部队,也不能闲着啊,他们冲出了加沙地带,沿着地中海攻城略地,过一把薅羊毛的瘾……

忙碌的只有埃及空军,他们一遍一遍的轰炸着以色列本土的军事基地和地面部队,攻城略地算什么?

关键是要收割人头!

1973年10月22日,经过漫长的美苏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一致,联合国通过了停火决议,下令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立即停止战斗,并脱离接触。

停火命令于12个小时后的以色列时间下午6:00生效。

其实这个时候,该打的仗早就打完了,以色列境内除了特拉维夫和迪莫纳,没有任何一处还存在抵抗,连耶路撒冷的城头都插上了叙利亚、约旦、巴勒斯坦和伊拉克的国旗……

以色列11.5万常备军全军覆没,20万预备役部队也损失殆尽,阿拉伯部队出于对蘑菇的愤恨(其实是在埃及的【善意】提醒下),在整个战争中都不接受任何意义上的投降。

面对失败的犹太士兵有且只有两个选项——

战死,或者被迫战死!

10月23日,在埃及的号召下,参战的阿拉伯国家首脑齐聚耶路撒冷,商讨停战事宜。

经过这一战,埃及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中东老大,甚至在整个阿拉伯世界,都稳稳压沙特一头,享有崇高的地位。

因此,整个会议基本上都是一个调调——

萨达特:

兄弟们,这么安排怎么样?

与会诸国:

妙极,妙极……

会议很快达成一致,埃及代表阿拉伯参战国,向联合国递交了他们议定的停战条约:

第一,埃及恢复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带的主权。

第二,叙利亚获得整个戈兰高地,并向北延伸至加利利海东侧。

第三,约旦收回“六日战争”中被以色列侵吞的约旦河西岸。

第四,从加沙所在的北纬31°一直延伸到死海,作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国界线,北纬31°以北属于巴勒斯坦,以南给以色列。

第五,以色列向埃及、叙利亚、伊拉克等所有战胜国支付共计一千亿美金的战争赔款。

第六,将海法租借给苏联,为期一百年。

显然,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萨达特并没有完全消灭以色列的想法,那样做对整个中东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惹得美国出兵让战争无限扩大。

他甚至没有表露出领土野心,这也为会议定了基调,叙利亚和约旦做了让步,三国恢复了领土,就没有要钱,战争赔款基本上都给了其他参战国。

这样的安排,也堵住了伊拉克的嘴。

他们之所以这么热心,居然拍了两个整编装甲师来,其实是想通过占领耶路撒冷的方式,来换取某个地中海港口,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1月23日,阿拉法特宣布以耶路撒冷为首都,正式建立巴勒斯坦国。

停战条件遭到了美国的断然反对,按照这个做法,以色列就彻底变成了一个龟缩在内盖夫沙漠腹地的内陆国家了,跟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说白白,完全失去了“中东钉子户”的作用——

要他作甚?

北约也不同意,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怎么着他们并不是很关心,但关键的“第六条”中,阿拉伯人把苏联这头巨熊拉进了地中海,那整个北约还有安全可言吗?

土耳其更绝,他们为了阻止苏联的黑海舰队进入地中海,在埃及公布停战条约的当天两艘万吨级的货轮就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最窄处搁浅了——

我让你过?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