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29章:蛇吞鲸前的压抑(1/3)

崇祯暴怒!

自诩立志做千古圣君的朱由检,岂能容忍这般赤裸裸的挑衅,先前他觉得只消将官方意见放出去,哪怕陈洛不满不服,但他终究肯定是不敢直面明帝国的愤怒,所以只能忍受着,这就是他的自信和底气。

但,陈洛竟然仿佛没有丝毫在意他引以为豪的这些东西。

明王朝之怒?陈洛不管不顾。明王朝之惩?陈洛不理不睬。

他就直接坦荡荡的威胁,要拖出那刚刚粉碎号称十万的八旗铁骑远征军的神武军团,来强夺他的江山社稷!

“大耳东当主神器”的民谣同时若凛冽风暴般席卷北地。陈洛猥琐的借鉴一手李自成用的“十八子主神器”,已然开始先期的造势。

三国演义在明朝盛行后,谁都对动辄制造民谣感到熟稔,但大家却依然津津乐道,且民谣依然有着那般强效的影响力。大耳东,那不就是个“陈”字嘛。

然后《华夏炎黄》的战争评估报告便发布出来,其中主要对比这些年崇祯在无数战争中的懦弱无能和用人不当,更是着力为袁崇焕平反,将他的书生意气全部压下,全力鼓吹他缔造的关宁铁骑和主导的关宁大捷,说得天花乱坠,简直将袁崇焕说成戚继光后当世第一名将。

袁崇焕越厉害,崇祯就显得越蠢钝,尤其陈洛结合后世无数知识分析的袁崇焕没有任何可能叛国的缘由观念,可谓理由根据尽皆满满,不由得大家不信服。无数深层次的阴谋论被灌到崇祯脑袋上,更是讽刺他引以为左膀右臂的阉党。

最后,《华夏炎黄》通过无数人命堆砌的战报,将饱食城、蒙古国、明王朝、女真国的军队战力做出对比。明王朝在四者中败绩最多,频频败给其余三者,被公认为是最孱弱,蒙古国被女真国打得落花流水,排行倒数第二,而女真国新败便能看出饱食城的强悍,第一再无悬念。

他们得出结论——此战,必胜!

朝堂上,崇祯不由得将报纸砸到温体仁的脸上,满脸嘲笑:“首相,您说陈洛小小蟊贼难成大患,现在我们该怎样捏死这只蚱蜢呢?再接下去,恐怕他要吸我们的血了。”

温体仁没有丝毫表情变化:“陈洛,一城之地,想要耀武是真,所谓攻伐凤阳是假,微臣不信他能在我们数十万军队驻守下将其攻破。而只消用坚城壁垒消耗其锐气,辅助以铁骑冲垮其阵型,一战陈洛可定。”

崇祯冷笑:“是吗?洪承畴毛遂自荐要打下饱食城时,也这样跟我说的,但事后谁都知道里面只有一个龙武军的正牌炮兵师,再没有任何正规军,他的部队团团围攻数日无果。现在陈洛兵精粮足锋锐正盛,我们就能防御下来?他的炮群那样凶悍,凤阳是我朝龙脉,被轰破如何?”

尽管朱元璋本人的坟墓都在南京,凤阳只是朱元璋那些连名字都没有的祖宗所在,但他知道,凤阳若破明朝就颜面扫地。皇帝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他的脸面和权威。这些如果被狠狠踩在脚底反复践踏,那忠君的人就将愈来愈少。

“谁可为我守城?”崇祯懒得废话,直入正题,既然陈洛想要攻伐他的大明,那一直以来都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铁骨铮铮的大明,是绝不会畏缩的!

战便战,哪怕输掉,也绝不认怂不认输,调兵再战!这就是铁血大明的强硬。

吏部尚书左永光进言:“孙承宗,没的说,就他了。”

崇祯点头:“好,就是他。”

他还记得,一手挽救己巳之变的英雄就是孙承宗,缔造明朝最坚固的宁锦防线的就是孙承宗,无数次力挽狂澜的,都是孙承宗。

多少名将从他手底下走出来,最关键的,这个老头还是科举考场考出来的,可谓理论结合实战的真正高手。

如果说袁崇焕是有争议的民族英雄,但孙承宗是毫无争议的民族英雄。很多人都觉得他是明朝末年第一名帅,没有之一!不是将,将很难得,但更难得的是帅。孙承宗就是这样的统帅,战略眼光无与伦比,政治手腕极其强悍,这样的人才能纵横天下而无人可挡。

崇祯立刻召孙承宗奏对,实际上崇祯也已经想到,既然洪承畴曹文诏等都失败,那跟他们同档次的左良玉杨嗣昌等估计也不成,还是要用战功赫赫的老家伙。

临危授命,孙承宗正当其时。

孙承宗的要求很简单:“左良玉,洪承畴,曹文诏,卢象升,有此四人,可扼陈洛。另外,不要监军。”

崇祯痛痛快快的答应下来,陈洛第一次最艰难的危机从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