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5章 升团,结婚,发怵(2/3)
肿脸充胖子呢...”>
“瞎说啥呢,真有九个营,我还不向首长申请成立一个新编旅么?我们这么做,只是为了迷惑敌人...”见这位又在扯原来的话题,丁得一赶紧解释。>
首长明白其中利害,直接打断两人对话:“嘿嘿,我说老丁,有好的方法藏着掖着可不行,今天你得将独立团思想工作的先进经验,主要是迅速发展壮大队伍的事,好生给大伙儿说说...”>
…>
报捷电报已经上报三分区首长,小红缨亲拟的电文,上报的作战单位:二十三团...>
本着树大招风不如闷声发财的原则,电文中根本没提独立团,也没有提自一团。>
但是小红缨却没想到,分区首长并不领情,将战报稍一分析,据实上报。>
当事人胡义,对上报电文中到底谁打的这场战斗,丝毫没有在意。>
他的想法简单,九营在分区防区中的战斗,以分区的名义上报比较好。>
至于打胜仗立功,能有打鬼子来得解气?>
现在这种情况,就算真能升到团级...>
在团里本来就挂了参谋,以陆团长的性子,混个参谋长,几乎没有问题。>
然后有资格…>
结婚...>
一想到这两个字儿,心里就发怵。>
那个女人,应该不会同意...>
“报告营长...”>
胡思乱想间,又一个通讯员从边追上来汇报情况,胡义赶紧收回思绪。>
“鬼子增援部队停在东闾村没有追来。”>
“知道了...”胡义这下才算放心。>
躺在担架上睡不着,继续思索…>
将增援、接应打成阵地进攻战,虽然取得胜利,伤亡也比预期少很多,但是在战斗中暴露的问题依然很多。>
总的一条:跟鬼子不需要讲道理,用刺刀、枪子儿、手榴弹、榴弹比较好!>
战场上,实力才是一切…>
两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抬着一副担架在队伍中不断超过往北的队伍。>
打头的汉子不断向背着大包小包的战士打听营长在哪。>
好一会儿后,躺在担架上的柳元清终于凑到胡义旁边...>
“那个营长,没睡吧?有个事商量一下...行不?”>
担架上胡义的声音显得有些疲惫:“什么事?”>
“我觉得王顺...这支队伍还行,那个,他们想请我去当个参谋...”>
“你的意思是,打算去王顺部?”>
柳元清叹了一口气:“说实话,以前一直都在别人麾下,打的也差不多全是窝囊仗,这次,我想试试。”>
胡义大致明白柳元清的想法,一时半会无语。>
“你尽管放心,我带出来的队伍,绝对姓八!”见胡义没有说话,柳元清赶紧表明立场:“我们都是军人,但是在进九营这段时间来,我知道谁是真正为了老百姓!虽然...九营与其他八路不一样。”>
这货最后一句话,意思是九营这八路不八路?>
胡义一头黑线,也知道他说这番话,是担心自己对他自己立山头有看法。>
但是作思想工作,确实不是自己的强项。>
要收编王顺部,九营着实没有那个能力。>
因为,地方抗日武装有一个特点:不脱产。>
也就是一般都在自己家乡附近打鬼子,闲时回家种地。>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区小队。>
胡义脑子有些乱,一时找不到该怎么回复。>
场面有些冷,柳元清清楚胡义的性格,再次开口:“要不,我跟丫头说说?”>
小红缨躺在胡义前边的担架上,一直在听两人对话。>
听说柳元清要离开,早已炸毛,听这货还有脸找自己,立即从担架上坐起来:“你吃我的喝我的...”>
“哎哎哎...能不能别这么小气?”柳元清赶紧解释:“这是九营发展的好机会,如果搞得好,嘿嘿,咱们不仅能拉出至少一个营的队伍,还能把他们这片发展成根据地...还能给苏队长提供...”>
听柳元清提到苏青,小红缨立即打断:“哎呀,真没看出来,你还知道发展根据地...”>
“切,你真当我像你那么傻么?进九营以前,我曾经研究过八路军发展根据地的情况...”>
“你敢说我傻?”>
“反正不见得有多聪明,比如,我给你的那本唐诗三百首,你现在能背几首?”>
一听到背诗,小红缨直接傻眼...>
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