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七章:明定国是(合并发布)(3/3)

了起来。

对于臣子而言,皇帝发问,要么直接认怂说需要回去查阅,要么就得立刻当场回复。

但对于皇帝而言,臣子的问题,却是可以从容回复。要是不爽,一个先搁着就可以不顾。当然,朱慈烺是不会那么不负责任的。

虽如此,作为皇帝,朱慈烺还是有很多优势。

比如,随时在一旁观察着皇帝言行的史官,他们会写起居注。而朱慈烺,一样可以让身边人将大臣们的对话一个个记录在案。比如眼下,朱慈烺就不用一个个记住,立刻就回复,而是可以慢慢地看,慢慢地想。

经过这么一个缓冲,对于傅淑训的问题,朱慈烺心中答案已经有了轮廓。

所谓预算制度,说到底是一个工具。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先进的工具,是治国理政之中很好用,效果出众的工具。

当然,就其产生之初而言,这并非是因为治国理政的需要而产生的工具。这是一个斗争而产生的工具。

预算制度权力制衡之下产生的结果。如果要算历史,作为最早建立宪政体系的英国,其宪政政体的产生很多时候就是以税收作为中心而产生的财政权力的争夺。

预算制度的出现,便是始于资产阶级、贵族以及国王的权力博弈。通过不断对财政的约束与监督,英国建立了预算制度。依次,反过来规范制衡政府。最终完成了宪政体制。

对于朱慈烺而言,情况其实有些反过来。

而今的朱慈烺并不担心被贵族与大臣们争斗而限制皇帝的权力。

在这方面上,朱慈烺反而是有一种无欲则刚的心情。简单说,为何皇帝要扩张自己的权力不外乎是有欲望,而大多数的欲望,便是始于要用钱。

建立宫室、攻灭一国、醉心万物、痴迷美色。这些都要用钱。

但朱慈烺显然不一样。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