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喜讯(2/3)

商税,都需要培育,需要时间。相反,宋朝时期成熟的纸币体系就足够引人深思了。

通过行纸币,实际上让朝廷拥有了更加广阔的财源。

最少,也可以通过货币通货贬值来转嫁财政压力。当然,傅淑训想的不是这一茬。他想的,是宝钞重新恢复信用得以流通以后,朝廷就可以光明正大用宝钞来支付军费,支付官员工资了。

知道朝廷有帝国中央银行行兑换,有民间实力雄厚的恒信钱庄承兑,更有最坚挺的信用:缴税作为担保。

三重保障下,也不愁官员将士再将宝钞视为废纸,而是可以渐渐接纳。这事实上让原本苦于国库空虚的傅淑训有了解决之法。

事实上,一个成熟的经济体也不能总是搞贵金属货币。

银元固然美好,却无法承担起国民经济庞大的需要。尤其是劣币驱逐良币,更是会让市场犹如一个无底洞,再多的银元也填补不来经济活动之中所需的银元消耗。

反倒是纸币恢复信用显然更有利于经济活动的便利,从而让商业更加便利流通,更能恢复国民经济。

要知道,这年头交易是十分复杂的。买个东西不是给个银子就行,还得称重看成色,用剪刀将银子剪开。就是铜钱,那也是因为行稀少,市面充斥各种质量差劲的钱币。甚至为数众多的地区依旧只能以物易物。

作为帝国的户部尚书,又担任了新任内阁的财政与经济大臣,傅淑训自然懂得其中三味。

“今春过后,此前困扰的财政问题便不再是问题了。”谢洪运亦是唏嘘不已。

曾经朱慈烺愁眉不展了数月,又固执不肯裁剪军费需求,这自然是让他们这些做臣子的此番见了这一份胜利果实,欢欣雀跃。

……

吏部。

黄道周与史可法一前一后,脚步急匆匆地走进了李遇知的办公室。

此刻,李遇知正在皱着眉头听着属下汇报工作。见黄道周与史可法联袂来此,李遇知惊讶地连忙齐声迎接:“黄相公与史相公联袂来部,下官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说着,李遇知打走了手下,连忙请人待客。

黄道周与史可法都不是爱虚礼的人,摆摆手,示意一切从简。

两人进了内间,各自落座。这里是李遇知私人办公休息的地方。朱慈烺登记后,六部衙门都进行了或大或小的重新装修。各部的办公条件都得到了不小的改善。就如同李遇知这里,外间是办公会客的地方,内里其实就是自己私人休息的地方。有一处书桌,有几个椅子用来待客。

能够在内间议事,显然是李遇知重视,知道这里隔音更佳。

“我们这一番前来,也算是巧合了。一听户部将京畿新增的田亩报了上去,便惊讶得……难以自制。干脆,也就过来,与伸伯议一议。”黄道周说得坦诚,反而让李遇知一下子不知如何回复是好。

史可法直入主题:“想必,吏部应是都收到了各省要求新增人手,照比北直隶推广税法的折子了吧。”

李遇知闻言,不由轻轻吐出了一口气:“陛下在京畿所为,大多为妙策。别的不提,就说引秀才、举人入县衙府衙省城各处衙门实习,这就是一大妙计。可谓是两全之法。光是这一点,湖广、南直隶、山东、山西、河南以及陕西都上了折子要求施行。自然,也要求……吏部多派遣人手。方才,我就是与文选司在商议此事。”

“如此一来,朝廷百官恐要翻倍了。”黄道周皱眉了起来:“户部肯批复这么多银子作为工食银放?就是将各省的秀才、举子实习的工食银批了,那也是至少上百万两的数目。这……”

在以往,就是一次大战的军费都未必能挤出这么一个巨大的数字。

“据我所知,在内阁财务会议上,这些都通过了。”史可法是廉政大臣,事涉财政的事情便会跟上审计,故而也得到了抄送,知道这些事情:“陛下不日就会签署令,昭告天下。”

“价值三百万两的补交税款……也怪不得朝廷这一回底气如此之足。”李遇知说着,又是一番感慨了起来。

要知道,北直隶可从来就不是什么纳税重镇。北直隶额定税粮是五十九万石,南直隶也只有六十万石。而大明一共的税额是两千六百万石。这是基本的田赋。

按照北直隶这一回扩增的规模,到时候今年秋税下来,朝廷能够获得四倍于以往的税粮,光是只计算田赋,新增预算能够高达一万万石。

这虽然是最理想的情况,谁都明白很难达到。但只要翻一倍,别说官吏翻倍,就是全体官吏人数翻一倍工资再翻一倍,朝廷也给得起。

“更重要的是,这一回是通过宝钞俸禄啊……到今年,朝廷已经打算用宝钞支付天津新修筑学校的银两了。”黄道周的语气十分奇怪。

现在各地的学校学生能年纪还比较大,有些高年级的教师亦是从县学府学里头调用过来的。这些人要是知道自己的俸禄变成了宝钞也肯定会不满。但不满归不满,为了保持宝钞的信用,他们也定然会调转风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