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黄崖口外的刀光(2/3)

过好日子呢,没想到,还是……还是……”

席斌痴痴地看着邓英儿的眸光,有些不敢看过去,转过头,轻声道:“英儿,你放心吧。我会好好回来的!这天下的仗总归有个定数,我们打得多了,鞑子能打的就少了。这边患都平了,咱们也能有好日子过了!”

“可为何……却要你去……你,要是在京里还是当个童生,那多好呢……”邓英儿眼睛一闪一闪的,沁润着水光。

“傻姑娘……要是不进军,哪里能认得你。”席斌笑了笑,又道:“英儿,乞巧节要过得开心啊!我要走了,这天下,我们不去难道要百姓去?谁让……我是大明军人!”

“兄弟们,出发了!”汪洵招呼着席斌。

席斌毅然回头,翻身上马,百余骑士纵马疾驰,各个背着硕大的行军包囊冲出城外。

这是朱慈烺新建的天策突击队,是从飞熊团、虎贲营、第一团以及亲卫营等各部中精选出来的精锐。

而现在,他们要充当朱慈烺的双眼与利剑,孤军深入数十万大军厮杀的战场里。

……

黄崖口墩台里,张全有扯了扯身上破旧的短衫,挠了挠脑袋,在油腻的脑袋上抓着跳蚤。他在想着今天一会儿找个空档流进山里寻点野味。

边军里不缺厉害的军人,弓马双全的不计其数,能开一石强弓的神射手也从不缺乏。缺乏的,反而是让神射手拉开一石强弓的力气。

比如墩台上的张全有这一年里能有三五个月都是饿肚子吃不饱的。这样的身子如何有力气打仗,可想而知。

“听说西边宣大的边军军资都供应上了,按说陈大总兵上任来,俺们的军粮也该发了。真特娘的不知道是鞑子一来全断了,还是因为哪个狗娘养的贪墨了去……真真个的世道。不成了,得上个山,寻点野味填填荤腥……”这样想着,张全有从墩台里寻了一张老弓,又寻了几个交好的兵替一下岗哨便出了墩台,进了山。

山路难行,好走一些的就得靠着黄崖口进北边去,那边是鞑子的地界,没个胆大艺高的人领头是不敢去的。

张全有便是那个胆大的,他背着弓进了山,满是落叶的山道上行走过去,如猎豹一般悄无声息。只是走了半个多时辰,已然进入鞑子地界时,张全有猛地张弓待箭,转身凝望过去。

那里,一个身着鞑子皮袍的男子瞪大着闪亮的双眼,腰中弯刀缓缓收起,刀光敛影:“你是蓟镇的边军?太好了,看来我终于有机会能传了军情又报仇!你快拿着这张条子给蓟镇的将官!”

一口带着晋北口音的官话又快又急的说完,那汉子便如林中山猫一样消失了。

张全有拾起纸条,挠着头:“俺不识字啊!”

直觉让他将纸条收了起来,一种猎人般的敏锐让他感觉到了危险,猛地爬上一根足足有三人横抱的大树。

百余息后,一队又一队的满洲步卒漫入山野。这些在东北山林里渔猎的女真人是强悍的步卒,根本不惧山野中的跋涉。

很快,这些人出其不意地冲进了黄崖口,只有数十个老弱步卒的守军甚至连烽火台都没有机会点燃,就如同被百年一如的洪水冲来吞没,了无生息。

这一刻,张全有明白了……

黄崖口失陷,长城防线在山海关丢失以后再度被撕开了一个破口。

随即,当张全有越过丛山峻岭时,赫然发现足足有数万人的满洲八旗与蒙古八旗涌入黄崖口,浩浩荡荡,冲向南方。

“我要赶在他们说身前,将消息传给陈总兵!”一个念头,猛地涌入张全有的心头。

他想起了刚刚那个冒死冲过来的鞑子衣着的明人,这个国家,从来不缺乏不惧危难的勇士。那个连名字都没留下的潜伏者不是第一个,他张全有,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

蓟镇。

陈永福巡视着城内。这座古老的军镇在两年前已经跟着大明的迟暮开始衰老,城内无论是总兵府还是各处府邸都是颜色斑驳,彩漆脱落。就连作为一座军阵最紧要的城防也显得破破烂烂。

这位新任大明皇家近卫军团第二团朗将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他上任以来后,蓟县知县忽然间惊喜地发现朝廷竟然一改往日吝啬的模样,免了京畿三年税赋。不仅如此,还有一个前所未有听闻的称呼:财政返还。

朝廷拨款源源不断前来,防务也终于得以修缮起来。

这让今日蓟镇的军民们感慨不已,庆幸万分。

“只可惜,边关各处堡垒墩台想要修缮还差太远呢……早知道,将各处的兵将都集合起来也好。”陈永福心中想着,登上了城楼。

这时,陈永福麾下的第九步兵营校尉刘世杰大步跑来,急切地道:“朗将!好消息啊,建奴真的东撤了,看架势,是要与东面山海关维持而来的补给线缩短。”

“方才枢秘处也把军情探明了……”这时,枢秘处军师王维新跑了过来。王维新是曾经的兖州监军,朱慈烺在山东大战阿巴泰时入军的。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