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十七章:新考成法(3/3)

未来之大势在何方。

想要发展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教育,依靠本地士绅只能做到守成。如果想要进取,必须得引进工坊,开拓贸易,兴矿山。发展教育也是一样,士绅的大方都是很有规模的。他们捐款出资兴修学校,每年能多收百十来个人就了不起了。想要让教育成规模扩张只能是地方政府发展经济以后,收入大笔税金才能做到。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依旧固步自封的旧党谈何前途?

李遇知并不担心新考成法会推行不下去,新考成法固然对旧党造成冲击,但冲击再大,能有当年士绅一体纳粮那等滔天的波折大么?

至于一旁的傅淑训,想法倒是简单许多。

这些年大明越发兴旺,渐渐有中兴气象,他是万分高兴,却也十分引诱。皇帝陛下虽然说算一笔总账下来,去一趟朝鲜,去一趟日本,大明并不亏本。

可总体而言虽然不亏,未来的盈利却不能立马兑现。

出朝鲜,出日本,军费开支不小,外交攻势的开支也是不菲。

再加上重重赏赐与这几年日益膨胀的教育、官吏工资等硬性支出,傅淑训又担心朝廷要没钱了。

军费、外交与赏赐都是一次性的,暂且还能受得了。

但教育、官吏工资却是每年膨胀,涨幅让人心惊肉跳。

教育经费上涨傅淑训虽然担忧,也不好开口,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陛下更不是一次强调,就是当裤子都要办下去。

官吏工资就有些敏感而让人多嘴了。

一来,每年朝廷都会从落榜举人、秀才中招募大量低级官员以及各部门办事科员。二来,则是朱慈烺当初为了搞士绅一体纳粮而推行的新工资制度。

发宝钞涨工资,一来利用宝钞收税完成士绅一体纳粮,二来稳定宝钞价值,可谓是一石数鸟之策。

但是这样一来,每年朝廷要支出的工资就成了一笔庞大的支出。按照涨幅下去,十年之后朝堂就要面临发不出工资的窘境了。。

a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